離港感言
與鄭天儀對話 編寫生涯


@張錦滿 - 2021/11/30

2021年6月離開香港前,高興得到文化工作者鄭天儀首肯與我對話,讓我回顧自己在香港幾十年職業生涯。她與我同樣編寫出身,大家職途相近,與我對談這話題正適合。

1972年我開始工作,工餘去看電影與演藝節目。多看自然會接觸到佳作,受感動便會心留印象,累積起來便成心得。到有自己看法,便想寫文發表意見。最初,我投稿給《香港時報》得到合理處置,便繼續下去。我寫電影,雖然一、兩星期可能才刊登一篇,但我總算在《香港時報》正式開始個人寫作路。

到1970年代中、後期,香港報紙、雜誌、年青人辦的周報,雨後春筍般出現,投稿機會增多,書寫題材亦隨之擴闊。自己興趣以演藝、文化為主,再及生活知識,自己一路寫、一路學,領略到箇中樂趣,而精神多少得到滿足。我在香港寫作賺不到錢,但我甘願在寫作路上走下去。

香港時報 (1970年代)
  香港時報 (1970年代)

唐書璇在1975年創辦電影雜誌《大特寫》,幾位先行者當過編輯,隔了一年,好心友人引介我見她,她讓全無經驗的我接重任。我能力不足,只造出輕薄內容。在該段期間,讓我學到sensibility,那時我才醒悟,自己從學校、書本所學到的知識、學問,其實都是空洞。我感激我有跟隨唐書璇工作的機會,因為我學得到的比我能付出的還多。

幹過編輯工作,我才開竅,領悟到觀察細節,留意心靈感覺。內心沒有觸動,講文學、藝術、電影、舞台表演等等,都只屬虛談。之後,我便有信心做相關工作,(1980年代在市政局國際電影節、亞洲藝術節各當了5年中文編輯)。

到1988年,我得到施養德賞識,聘請我創辦《Esquire》中文版。他不單只從來沒有與我開過一次工作會議,甚至連編輯內容他也沒跟我談過一句話,完全讓我盡情發揮。做該份工作,壓力其實來自我自己,與公司、老闆無關。

Esquire (1988年創刊)
  Esquire (1988年創刊)
Esquire (1989年)
  Esquire (1989年)
Esquire (1991年)
  Esquire (1991年)

當《Esquire》中文版編輯5年,我筋疲力盡捱到1992年。到1993年,生平第一次進醫院,接受大手術。幸運遇到鄭經翰,幫我渡過我人生最大難關,之後,我在他旗下《Capital資本雜誌》當副刊編輯,享受五年無壓力工作。

香港出版界在施養德與鄭經翰先後引退之後,我繼續走編與寫這條路。期時,香港出版業風雲變色,競爭激烈,行內再沒有鄭經翰這樣的老闆。我只好自求多褔,做過說得出的各種出版工作,報紙、電訊雜誌、網上旅遊雜誌、高爾夫雜誌,甚至還到過廣州上班,每星期乘搭直通車來往兩地。

編寫幾十年,成為我職涯歷史。隨著香港經濟環境多變,我工作不穩定,做自由職業人,很大挑戰,但自己沒上班不經不覺已超過10年,無論外面COVID19疫情仍否肆虐,我都留在家裡。編寫工作,育我養我,相信到2022年及以後,我仍繼續如此。


#####

[ #文化 #藝術 #台灣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